2022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及吞吐量分析2022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港口强势依旧,国际形势对吞吐量产生显著影响

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

随着荷兰鹿特丹港公布了吞吐量数据,全球最繁忙的十座集装箱港口已悉数公开了2022年度的业绩。不出所料,全球前十大港口排行榜变动不大,中国港口再次以七席独占鳌头,亚洲港口占据九席,而欧洲最大的鹿特丹港则屈居第十。令人瞩目的是,青岛港取代广州港跃升至第五位,这是唯一发生的排名变化。

香港海运港口局官网数据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各大港口的吞吐量及其增长率仍值得关注。相较于2021年的强劲增长,2022年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四个(新加坡港、釜山港、香港港、鹿特丹港)吞吐量出现下滑,上海港和广州港的增量也相对较小。此外,包括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港在内的其他知名港口也报告了负增长。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港口运营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港口的持续增长尤其引人注目。(更多中国大陆港口详情,请参阅相关链接)

具体到各个港口,上海港2022年处理了4730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球首位,同时实现正增长。尽管在封控期间损失百万标箱,但上海港的韧性可见一斑。这让宁波舟山港得以实现7.3%的高增长,并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贸易疲软甚至衰退的趋势也体现在空箱大量回流中国港口的现象上。例如,深圳港得益于空箱回流,成功晋升至三千万标箱俱乐部。这种现象反映出欧美市场需求减弱,如鹿特丹港、汉堡港等地的吞吐量均有5%以上的下滑,而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也显示出增长放缓的迹象。

新加坡港2022年完成了3730万TEU的吞吐量,仅微降0.7%,虽然遭到质疑,但它在全球转运中心的地位仍不容忽视。相比之下,汉堡港和鹿特丹港的稳定表现已经显得尤为出色。

在中国,内贸市场同样受到影响。青岛港超越广州港,与天津港形成强烈对比,部分原因在于内贸市场的萎靡。随着运力回归,内贸港口和船公司如何建立健康的双循环体系,将是2023年的关键议题。最近,港口集团与内贸船公司间的互动频繁,显示双方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如山东港口东南亚区域公司的成立和港口领导的海外访问。

2022年,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釜山港和鹿特丹港的吞吐量数据就是例证。韩国港口整体吞吐量下滑,特别是来自俄罗斯的集装箱减少了25.3%。鹿特丹港与俄罗斯的相关业务几乎完全中断,吞吐量回到历史水平。

香港港则是罕见的连续多年下跌案例,尤其是葵青货柜码头,2022年跌幅达11.7%,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疫情导致的深港跨境运输受限,内地转运货物锐减,预计未来珠三角其他港口将瓜分这部分市场,香港港的吞吐量恐难反弹。

总体来说,2022年的港口吞吐量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的港口吞吐量普遍下滑,反映了需求端的萎缩。这表明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鹿特丹港务局CEO的警告也印证了这一点:“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或少数国家的行业存在风险……我们需要对此做出改变”。未来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引发港口吞吐量的重新分配。

全球港口运营形势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