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污染物排放管控成效显著,我国港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船舶减排,大气减负(美丽中国)
核心内容:航行在河流和海洋上的船只产生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船舶变得更加环保,这些措施包括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改用低硫油,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安装脱硫设备,使用港口岸电等。据数据显示,我国某些港口的空气质量正在不断改善。
限硫是关键,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中远海运集团安管部机务室高级经理陈吉表示,船舶行业普遍使用的重质燃油,是由渣油和柴油混合而成的,成本低廉,但含有的有害物质更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已经成为我国许多港口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这是国际上推动船舶减排的一种有效方法。自2016年起,我国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设立了三个船舶排放控制区,2018年进一步扩大了沿海控制区范围,并新增了长江和西江的部分水域作为内河控制区。
在实施排放控制区政策之后,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以上海为例,2016年至2017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了26.2%,其中靠近港口的宝山监测站和高桥监测站的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下降了30.2%和52%。深圳东部港区和京唐港等地的数据也显示出明显的硫氧化物减少。
船舶改用清洁能源,或加装脱硫设备
江苏南京的船主张家国表示,他的一艘LNG动力船不仅更加干净、清洁,运行噪声也大大降低。LNG(液化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的柴油动力船,LNG船在能耗、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可以分别降低20%、21%和81%,并且几乎不产生硫氧化物和固体颗粒物。
尽管LNG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初始投资较高,船东们对其仍然有所顾虑。不过,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推出政策支持,例如江苏对新改建的LNG船提供资金支持,并给予优先过闸的权利,这使得LNG船的数量在江苏迅速增长。
岸电系统逐渐普及,但仍需加强推广
在湖州段京杭运河的一个水上服务区,"湖新38号"船正在通过电缆连接岸电桩充电。岸电系统的引入使得船上使用电器更为便捷,同时减少了噪音和环境污染。浙江省已建成了750余套岸电设施,去年全省岸电使用量突破500万千瓦时,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尽管岸电系统在理论上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改造成本、兼容性、稳定性及价格等因素,其利用率并不高。交通运输部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支持、优惠措施和价格机制改革,以促进岸电的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我国正在积极应对船舶排放带来的环境挑战,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清洁的海洋和更蓝的天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